39岁哮喘患者,受疾病折磨6年,中药调理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越来越低,很多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发病频率越来越高,其中支气管哮喘就是其中一种。 支气管哮喘是机体对抗原性或非抗原性刺激引起的一种气管-支气管反应过度增高的疾病。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症状 1.反复发作性的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 2.干咳或咳出大量白色泡沫痰,严重者呈端坐呼吸,伴明显发绀、烦躁不安。 以上症状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经用支气管扩张药后缓解,某些病人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 支气管哮喘引起的并发症 哮喘发作时可并发气胸、纵膈气肿、肺不张,长期反复发作和感染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 引起支气管哮喘的4个病因 1.外邪侵袭 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失于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痰。或吸入风媒花粉、烟尘、异味气体等,影响肺气宣发,以致津液凝聚,痰浊内蕴。 2.饮食不当 贪食生冷,寒饮内停,或嗜食酸咸甘肥,积痰蒸热,或因进食鱼蟹虾等发物,而致脾失健运,饮食不归正化,痰浊内生,上下于肺。 3.情志失调 忧思郁虑,愤懑恼怒,肝气郁结,上逆犯肺。肝郁久化火,阴血暗耗,血燥生风,阴虚风动,内风上扰,摇钟而鸣。 4.体虚病后 体质不强,或病后体弱,如幼年患麻疹、顿咳,或反复感冒,咳嗽日久等,以致肺气亏虚,阳虚阴盛,气不化津,痰饮内生;或阴虚火盛,热蒸液聚,痰热胶固。 支气管哮喘在气候变化,由热转寒,及深秋、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增高。 支气管哮喘发病期的中医治疗方法 发作期 1.寒哮 症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隔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暗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疗原则: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常用方:方选射干麻黄汤加减。 2.热哮 症状:气粗息涌,喉中哮鸣,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常用方:定喘汤加减。 3.气郁哮 症状:咳喘不已,呛咳少痰,或喘鸣气逆,伴胸胁胀满,脘闷纳减,发病与情志有关,女性与月经关系密切。苔薄腻,脉弦。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降逆平喘。 常用方:四逆散加苏子、前胡等。 缓解期 1.肺虚 症状: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面色白,平素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作前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 治疗原则:补肺固卫。 常用方:玉屏风散加减。 2.脾虚 症状:平素痰多,倦怠无力,食少便溏,或食油腻易腹泻,每因饮食不当而引发,面色萎黄不华,舌质淡,苔薄腻或白滑,脉象细软。 治疗原则:健脾化痰。 常用方:六君子汤加减。 3.肾虚 症状:平素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腰酸腿软,脑转耳鸣,劳累后哮喘易发,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嫩胖,脉象沉细。 治疗原则:补肾摄纳。 常用方: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案例 39岁哮喘患者,受疾病折磨6年,经中药调理2个疗程,症状消失,至今5年未复发! 胡某,男,39岁,已婚。6年前因感受风寒后,出现喘息、喉咙中有水鸣声,不得平卧,咳嗽、咳痰,双肺布满哮鸣音,医院检查,确诊为哮喘发作期。 经激素、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几日后再感风寒后哮喘复发,再经过以上方法治疗后,不能在短期内缓解,成反复持续发作状态,至今已经6年。 近2年发作频繁,遇气温降低、季节交替则发作,严重时呼吸急促、动则加重,经朋友介绍,医院急诊。 面诊:喘促、四肢乏力,活动后加重,伴咳嗽,咳痰,易感冒,舌淡苔白,脉沉滑。辨证为哮证缓解期,治以补肺益肾,定喘纳气为主,佐以健脾活血化痰。 处方:紫河车粉、蛤蚧粉、熟地黄、红参、核桃仁、山药、桃仁。 二诊:用上方服用1个疗程后,咳嗽咳痰、喘促明显减轻。 三诊:继续服用1个疗程后,全部症状消失。且感冒后不复发,随访5年未复发。 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的呼吸道变态反应痉挛性疾病,发作时治疗以化痰宣肺、平喘降气为主,由于哮喘久发,气阴日伤,肺肾俱衰,所以缓解期以正虚为主,治疗以培元补气尤为重要。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需根据个人症状、体质、病情辩证开方,以上药方及用量须遵医嘱服用,不可擅自服药!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qiguankz.com/zqgkzsl/19526.html
- 上一篇文章: 孙玉德支气管扩张咳血了严重吗中医呼吸科
- 下一篇文章: 肺气肿是怎么得的需要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