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华医学杂志,,98(34):-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随着全球工业化、环境污染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全球范围内哮喘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我国的流行病学研究也表明,我国哮喘的发病率近年来也有升高。控制不佳的哮喘患者可反复出现急性发作,导致患者误工、误学、生活质量下降,增加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哮喘治疗药物的发展,哮喘的发病率虽呈增长趋势,但国外文献报道哮喘患者的病死率却有下降,而国内尚无关于哮喘患者死亡情况的大范围调查。本研究在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对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的死亡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对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哮喘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提早干预,从而降低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死亡风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本研究是由全国哮喘研究协作组(ChinaAsthmaResearchNetwork)于年开展的一项名为"我国城区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费用及相关情况的回顾性调查"(编号CARN--02)的研究。本研究共在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医院进行。

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14周岁;(2)因哮喘急性发作入院;(3)按照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定义的诊断标准诊断哮喘≥3个月;(4)入院时间为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若在研究时间范围内某患者多次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则纳入最后1次住院的情况。

排除标准:(1)患者基本信息不全;(2)住院费用情况缺失。

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99)。

2.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调查,对于每1例入选的病例,通过事先设计的病例报告表从患者住院的病历资料中搜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入院时间、合并症情况、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死亡危险因素、是否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否应用机械通气以及转归情况等信息。其中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按中华医学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标准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及危重度。死亡危险因素参照GINA中提出的以下几点:曾经有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濒死性哮喘病史、过去1年曾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或看急诊、正在使用或刚停用口服激素、目前未使用吸入激素、过分依赖β2受体激动剂、有心理疾病及社会心理问题、有对哮喘治疗计划不依从的历史以及食物过敏。按照患者是否死亡,将所有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季节、急性发作严重程度等情况,并比较16种合并症(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食物过敏、肥胖症、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支气管扩张症、抑郁症、焦虑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骨质疏松症)及死亡危险因素在两组中的分布情况。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非正态分布数据用中位数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及比例(%)表示。多组数据间频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非正态分布数据的比较采用MannWhineyU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人口学资料:

共纳入患者例,其中男性占42.3%(/),女性占57.5%(/)。年龄57(47,67)岁(范围16~岁)。现行吸烟者占10.0%(/),有吸烟史但已戒烟者占13.5%(/)。

2.急性发作严重程度:

轻度41.7%(/),中度37.8%(/),重度19.2%(/),1.0%(31/)为危重度发作。

3.疾病转归情况:

共有2.3%(73/)的患者入住ICU,2.3%(73/)应用了机械通气;患者总体病死率为0.25%(8/),入住ICU患者及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死率均为2.7%(2/73)。

4.死亡组基本信息:

死亡组8例患者中男3例,女5例;年龄68.5(60.3,79.5)岁(范围50~94岁)。死亡组均为冬春季入院,除1例3月份入院外,其余7例入院时间均在11—2月份;死亡组冬季入院比例显著高于存活组[32.5%(/)](P=0.);死亡组入院时急性发作严重程度1例为轻度,3例为中度,4例为重度;有2例患者入住ICU,2例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表1)。具体死亡原因见表1。

表1死亡组8例患者的基本情况

序号

年龄

性别

入院月份

严重程度

入住ICU

机械通气

死亡原因

1

94

1月

重度

急性心肌梗死

2

69

1月

重度

张力性气胸

3

68

1月

中度

不清

4

75

3月

重度

猝死

5

59

11月

重度

不清

6

81

11月

中度

心源性休克

7

54

2月

中度

不清

8

64

11月

轻度

呼吸衰竭

注:ICU:重症监护病房

5.合并症情况:

患者合并症平均为0.83项,其中死亡组为1.10项,存活组为0.83项,死亡组合并症数多于存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压的患者比例均为2/8,均高于存活组的7.6%(/)、7.6%(/)及22.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6.死亡危险因素:

死亡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见表2。死亡组年龄偏大,既往有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史、过分依赖β2受体激动剂及食物过敏者所占比例高于存活组,除年龄外,两组间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2存活组与死亡组危险因素比较

危险因素

存活组a(例)

死亡组a(8例)

P值

年龄(岁)

59.0

68.5

0.

既往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史

0.7(24/)

1/8

0.

过分依赖β2受体激动剂

2.2(70/)

1/8

0.

食物过敏

1.49(48/)

1/8

0.

注:a:除年龄均以中位数表示外,存活组其他数据均以%(例数比)表示,死亡组其他数据以例数比表示

讨论

哮喘急性发作可对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危害,大量消耗医疗资源,增加社会经济负担,是导致哮喘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哮喘的全球发病率近年来虽有上升,但国外报道哮喘的病死率却有所下降。Moorman等报道,—年美国因哮喘死亡的人数下降了20.6%。To等报道了加拿大哮喘的病死率从—年下降了54.5%。也有多项研究报道了国外因哮喘急性发作入院的成人患者的死亡情况,病死率为0.69%~1.3%。本研究中哮喘住院患者病死率为0.25%,远低于国外文献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哮喘治疗取得的进步。但本研究医院,治疗水平尚不能完全反映我国的整体治疗水平;本研究纳入的例数较少,且轻度急性发作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对结果均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中8例死亡患者中除1例入院时急性发作为轻度外,其余7例均为中度或重度发作。进一步分析发现,该例入院时为轻度发作的患者过去1年曾有因哮喘急性发作入院治疗的病史,且未规律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这2项均为GINA中列出的可能导致哮喘病死率增加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死亡组中有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史、过分依赖β2受体激动剂及食物过敏者所占比例高于存活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研究中死亡组例数较少有关。除以上因素外,还有多项因素与哮喘病死率的增加有关。有文献报道,高龄的哮喘患者病死率较高,年龄也是因哮喘入院患者病死率的预测因子。本研究中死亡组的平均年龄也高于整体患者。老年患者合并症的增多可能与其病死率较高相关。

本研究中,死亡组平均合并症数量多于存活组,有2例患者死于心脏疾病,而死亡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的比例也较高,提示合并症与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的病死率可能相关。

发病季节也与病死率相关,有国外研究报道,冬季入院的哮喘患者病死率升高,可能与冬季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高发有关,老年哮喘患者冬季入院及死亡的风险均高于其他季节,本研究前期数据显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入院患者冬春季存在高峰。本研究中,绝大多数死亡的患者为冬季入院,死亡组冬季入院的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与国外的研究结果相符。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医院均为我国各中心城医院,未纳入中小医院的资料,尚不能完全反映我国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的死亡情况。为全面了解我国哮喘住院患者的病死率及相关风险,今后应开展更广泛的针对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覆医院,从而更有效的降低哮喘的疾病负担,进一步减少因哮喘导致的死亡。

志谢 本研究协作组其他成员(排名不分先后):医院东院呼吸科(李廷天);西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朱柏);医院呼吸内科(杨红申);医院呼吸内科(程文栋);医院呼吸内科(谢华);医院呼吸科(张艺);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董春玲);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呼吸内科(邓燕);医院呼吸内科(程晓明);医院呼吸内科(夏岑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马国强);广西医院呼吸内科(巫艳彬);医院呼吸内科(张茜茜);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吴桢珍);福建医院呼吸内科(刘凯雄);医院呼吸内科(冯俊涛);哈尔滨医院呼吸内科(车春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魏雪梅);医院呼吸内科(张翊玲);上海交通大医院呼吸科(李锋);医院呼吸科(钱雪娇);医院呼吸科(赵田甜);医院呼吸内科(谢甜);昆明医院呼吸内科(赵芝焕);安徽医院呼吸内科(姜雪勤);医院呼吸内科(杨爽);医院呼吸内科(成孟瑜);浙江大医院呼吸内科(孙益兰)

林江涛等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在线咨询
沈阳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qiguankz.com/zqgkzzl/3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