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医疗年月度学术会议于1月20日医院如期举行。

随着新生儿存活率的提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逐渐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棘手问题之一,及时、正确的诊治对患儿生长发育和以后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次会议主题为“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医院的刘红教授为大家进行学术讲座,医院的李云娟主任主持。在学术讲座过程中,刘红教授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围绕BPD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家庭护理、预后以及预防等要点做了详细讲解。

(刘红教授为本次会议进行详细讲解)

(新生儿内科主任李云娟为本次会议进行主持)

1BPD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刘红教授介绍说,早期应用机械通气或氧疗的早产儿,在原发病好转后,出现呼吸机依赖或停氧困难>10~14天,应考虑已发生BPD;有些小早产儿出生后无明显呼吸系统疾病或相应症状,而在数天或数周后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缺氧、血气异常等呼吸功能不全表现;病程数周至数月不等,大部分患儿可逐渐恢复,严重肺损伤者可死于进行加重的呼吸衰竭、肺高压或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刘红教授指出,胸部X线是诊断BPD的重要依据,并且可判断病变程度,了解治疗效果和预后;肺部CT检查可提高诊断率,有些早期轻症病变普通胸片常无明显改变,但肺CT可清楚显示各种肺间质性病变。

2BPD的家庭护理

刘红教授介绍说,当患儿SaO2可维持>94%、在进食和睡眠时无血氧饱和度降低现象、体重增长满意、呼吸状况稳定,可考虑撤氧,准备出院。出院前检查生命体征、体重、头围、血气分析、血红细胞压积、电解质、胸片、心电图、眼睛检查和听力筛查。刘红教授提醒BPD患儿父母必须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有关设备使用、用药、合理营养等,掌握识别早期心肺衰竭和心肺复苏技术。出院后需要继续氧疗和用药的患儿,应周期监测SaO2和电解质;病情稳定后,可减停利尿剂、支气管扩张剂等;接种肺炎链球菌和流感杆菌疫苗;加强营养,体重增长是病情控制的敏感指标,应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qiguankz.com/zqgkzzl/17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