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随着胸腔镜技术的普及以及经验的积累,术中中转开胸的几率是越来越低。近日,在一例VATS左肺上叶癌根治术中,因术中肺动脉破裂出血而被迫中转开胸。术后,通过回顾分析手术的全过程,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为更加安全地开展腔镜手术做准备。

手术简介:

患者,男,73岁,因“间断性胸闷、胸痛月余”就诊。

胸部CT:左肺上叶尖后段支气管部分闭塞,并见支气管扩张,内有分泌物,周围见结节和斑片影,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信号影,左肺下叶支气管扩张;纵膈及左肺门可见稍大淋巴结。

支气管镜:左肺上叶尖后段管口可见新生物阻塞,病变质脆易出血,活检提示鳞癌。

术前检查:手术适应症明确,无禁忌症,拟行全麻下VATS左肺上叶癌根治术。术中采用单操作孔VATS左肺上叶癌根治术。探查发现,上下肺叶于肺裂间粘连较甚,断开粘连见肺裂发育良好。切开左肺门前方的纵隔胸膜解剖游离上肺静脉,见V1+2及V3c发出较早,遮挡了A1+2a+b和A3(共干),严重影响了A1+2a+b和A3的显露。向前下方牵拉肺组织,继续向上切开肺门上方的纵膈胸膜以及肺动静脉表面的血管鞘膜。由于牵拉过度,A1+2a+b和A3血管裂伤,压迫止血后,出血停止,仅有少量出血。切开叶间胸膜,解剖肺动脉叶间部,然后向前断开前斜裂,向后断开后斜裂。解剖过程中发现,前方上下叶支气管间有一团融合淋巴结,并与肺动脉叶间部、上下叶支气管、舌段动脉致密粘连。后方上肺的尖后段以及下肺背段与主动脉表面的胸膜粘连严重,锐性断开上述粘连。切闭上肺静脉,A1+2a+b和A3显露欠佳。为显露A1+2a+b和A3根部之上缘,再次将左肺上叶向前下方牵拉,钝锐结合显露A1+2a+b和A3根部的上缘。由于牵拉过度,吸引器推拨过程中,A1+2a+b和A3于根部撕裂,迅速中转开胸,术后统计出血约ml。

分析讨论:回顾手术全过程,分析中转开胸的原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中转的主要原因。客观原因主要是解剖学方面的原因,一是V1+2及V3c发出较早,严重影响了A1+2a+b和A3的显露,尽管沿V1+2及V3c表面向远端进行了充分的游离,但动脉分支仍然显露不佳;二是肺门淋巴结较多且与重要组织结构粘连较重。

主观原因是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切口位置偏前。左肺手术时,由于心脏的影响,切口偏前会严重影响镜手对手术视野的显露。二、术中,镜手未能与术者共进退,配合欠佳,其显露术野的技术有待提高。比如,切口位置偏前给后方术野的显露带来一定的困难,镜手可通过用力向后方牵拉镜身来加强显露后方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切口偏前的不足。三、术者对肺组织的过度牵拉是造成大出血的重要因素。术中,镜手未能给术者一个良好的视野,术者只能通过用力牵拉肺组织来增强术野的显露,该操作极大程度增加了血管事件的风险。另外,此时血管鞘膜已经切开,失去鞘膜保护的肺动脉分支,因牵拉力度不当极易造成血管破裂出血。四、策略不当。切闭上肺静脉后,发现经前入路来解剖A1+2a+b和A3根部异常困难。此时,术者如果换一种策略来处理左上肺动脉各分支,可能就会规避大出血的风险。然而,术者执意按常规模式进行解剖游离,最终导致了血管事件的发生,被迫中转开胸。术中探查见,该患者左肺上叶动脉分支有:A4+5、A1+2a+b、A1+2c、A3且A1+2a+b和A3共干。术中发现经前入路不易将A1+2a+b和A3解剖出来后,改经肺裂入路来处理肺动脉各分支就极有可能避免中转开胸。理由:1.镜手显露该处术野较容易;2.术野显露良好,术者就不必过度牵拉肺组织来增强对术野的显露。

微创是外科手术的必然趋势,也是外科医生不断的追求!

图文:薛明强

编辑:穆倩倩

审核:杨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qiguankz.com/zqgkzsl/15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