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bronchiolitisobliterans,BO)与小气道炎症性损伤相关的慢性阻塞性气流综合症,是由肉芽组织或纤维化组织造成的部分或完全的细支气管炎或肺泡小管阻塞。在儿童中是一种相对少见而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复或持续性气促、喘息或咳嗽,运动耐受性差。目前尚没有世界公认的BO治疗准则,中医治疗也鲜有报道。现将李主任辩证施治1例小儿BO介绍如下。

患儿,女,2岁6个月。年年5月2日主因“咳嗽20余日,间断发热2周”医院。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中小水泡音。辅助检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抗体(+)。胸片示:双肺多发絮状高密度影,考虑炎症。诊断为支原体感染、真菌感染、合胞病毒感染。予美罗培南、氟康唑、阿奇霉素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热退,仍气喘,偶有咳嗽。年6月8日查胸部CT所示:两肺斑片粗多,双肺透光不均匀,散在分布大小不等斑片状磨玻璃样影,呈“马赛克”样灌注。肺功能所示:潮气量10.7mL/kg,呼吸频率35.4次/min,吸气时间0.70s,呼气时间1.00s,吸呼比0.70,基本正常。达峰值时间比16.2%,明显下降。达峰容积比28.4%,基本正常。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轻中度)。扩张后各指标无改善。诊断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予口服阿奇霉素、孟鲁司特钠治疗。

年8月30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初诊见:患儿活动后气喘,喉中痰鸣,偶有咳嗽,胃纳尚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听诊:右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可闻及湿啰音。证属:气阴两虚、痰瘀互结。治以益气养阴、清肺化痰、祛痰通络。拟方:黄芪12g,山药10g,麦冬12g,白芍15g,五味子4g,金荞麦12g,鱼腥草20g,葶苈子12g,陈皮10g,法半夏6g,川贝母粉3g(冲服),紫花地丁15g,川芎10g,全蝎2g,煅龙骨15g,煅牡蛎15g。14剂,每日1剂,日服两次,水煎服。另西洋参5g,水煎服。

年9月13日二诊:喉中痰鸣,胃纳欠佳,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守前方去鱼腥草、山药,加杏仁9g,炙麻黄8g,紫苏子12g,厚朴12g。继服14剂。

年11月22日三诊:患儿运动后咳嗽,无痰,余同前。证属肺脾两虚,痰瘀互阻。治以健脾益肺、化痰祛瘀通络。改方:黄芪12g,山药12g,南沙参、北沙参各12g,鸡内金12g,谷芽、麦芽各12g,金荞麦12g,陈皮8g,法半夏6g,川贝母粉3g(冲服),炙麻黄3g,五味子5g,桔梗6g,地龙4g,川芎10g,紫花地丁12g,生甘草10g。继服14剂。另服养阴清肺膏10ml,每日3次。此后患者定期门诊随诊,在上方基础上加减用药。

年7月1日复诊:目前病情平稳,无感冒、咳嗽,二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细。年1月13日曾于外院复查胸部CT示:双肺野透过率不均匀,呈“马赛克”样灌注。证属气阴两虚、痰瘀互结。治以益气养阴、健脾化痰、祛瘀通络。处方:西洋参90g,茯苓g,黄芪g,全蝎30g,鸡内金80g,川贝母80g,炒白术90g,黄芩90g,生地黄80g,三棱50g,莪术50g,红景天90g,甘草90g。共研细末冲服,3g/次,每日2次。另服百令胶囊0.5g,每日3次。

年10月31日复诊:国庆节感冒后咳嗽阵作,喉中有痰,二便正常,舌质黯红,苔薄白,脉细。证属外邪犯肺、肺失宣降。治以宣肺解表、止咳平喘。处方:炙麻黄6g、荆芥8g、金银花12g、白薇8g、浙贝母10g、甘草12g、川贝母10g、紫苏叶8g、白芍15g、苦杏仁10g、炙百部10g、金荞麦20g、白茅根12g、连翘12g、桔梗10g。继服7剂。另服孟鲁司特钠5mg,每晚1次;沙美特罗/替卡松粉(舒利迭)吸入剂μg吸入,每日2次,一次一吸。

此后患儿以年11月22日方为基础随症加减调治。年6月12日复诊:患儿病情平稳,剧烈活动后呼吸气粗,无咳嗽咳痰,无喉中鸣响,食欲欠佳,大便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证属气阴两虚、痰瘀互阻。治以益气养阴、化痰祛瘀。处方:黄芪15g,西洋参10g,石斛12g,法半夏10g,陈皮12g,地龙6g,丹参12g,枳壳10g,鸡内金10g,山楂12g,制大黄6g,金银花10g,金荞麦15g,继服14剂。

年6月1日外院复查胸部CT所示:双肺野透过率不均匀,呈“马赛克”样灌注。但与前次ct相比明显好转。年6月8日查肺功能所示:混合型通气功能减低,以阻塞为主。脉冲震荡肺功能:外周气道阻力中度增加,肺顺应性明显减低。扩张后通气:1秒率、最大呼吸流量、用力呼吸流量均改善28%以上。Ios:气道阻力(R5)改善25%,周边弹性阻力(X5)改善44%。

本案患者为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且“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小儿本身脾胃虚弱,加之喂养不当或饮食不节,多损伤脾胃。本患儿在咳嗽、活动后气喘的同时出现了胃纳欠佳的表现,提示脾胃已经受损。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论》所谓“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故治疗时要注重健脾开胃。可用山药、白术、鸡内金、谷芽、麦芽、莱菔子、神曲等。此外,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治疗过程中出现外感时要以祛邪为主。本案患儿年10月31日复诊时,于外感后出现了咳嗽阵作、喉中有痰的症状,此由复感外邪犯肺,肺失宣降所致,治疗时需解表散邪,故方中加用炙麻黄、荆芥、金银花、白薇、紫苏叶等解表药,又患儿咳嗽症状较前加重,故配以西药孟鲁司特钠和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以求中西医结合治疗。目前,西医治疗BO多采取持续应用类皮质激素配合支气管扩张剂,辅以其他支持治疗的方法。本案例表明,通过中医辩证论治,可以减轻BO患儿临床症状,改善肺部病变情况,减少激素使用,为BO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呼吸科主任医师:李国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qiguankz.com/zqgkzkx/15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