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治疗吗 http://pf.39.net/bdfyy/bdfal/240914/l4srced.html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初秋炎热将结束。

从处暑开始,气温逐步走低的趋势会进一步明显。元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快要结束。

处暑养生

1.早睡早起,春捂秋冻

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处暑时节,人们应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每天应比夏季多睡1个小时。早睡可避免秋天夜晚过浓的肃杀之气伤身,早起则有助于肺气的舒畅。午睡也是处暑时的养生之道,通过午睡可弥补夜晚的睡眠不足,有利于缓解秋乏。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捂秋冻”是古人根据春秋两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着方面的养生原则,但在现实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化,不能死搬硬套,冻得适度才行。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应及时增减衣物。

2.多吃清热安神食物少辛多鲜

秋燥渐显,宜多食用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海带、芹菜、菠菜,多吃梨、冰糖、鸭子等滋阴润燥食物,少吃或不吃辛辣煎炸食物以免加重秋燥。

处暑后也是肠胃病的高发时节,饮食应保持清淡,少吃油腻的肉食,多吃新鲜果蔬,特别是西红柿、茄子、土豆、葡萄、梨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多喝水去秋燥

处暑后,天气逐渐变得干燥,易产生咳嗽少痰、咽干不适、鼻燥口干、手脚心热等。某些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这时候要做好措施,避免秋燥症,多喝水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般情况下,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从事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日最少饮水ml,饮水应少量多次。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应尽量避免感到口渴时才喝水的习惯。

同时,尽量让环境中保持一定的湿度,使用空气加湿器或者勤擦家具、勤打扫卫生都可以让室内的空气增加湿度。

4.多开窗少开空调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

秋季养生注意事项中指出,秋季尽量多开窗,使倥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室内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

绿萝这类叶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养在卧室内,使空气湿度保持在最佳状态。

客厅适宜养植常春藤、无花果、猪笼草等。

5.适量运动

从中医理论讲,秋天是一个人体的精气都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保持适度原则。可以选择散步、骑车、体操、慢跑、跳绳等,运动程度以全身微微出汗即可。

处暑养生膳食推荐

1.养生老鸭汤

民间素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鸭肉味甘咸、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水消肿作用,被民间认为是“补虚劳的圣药”,适用于处暑“温燥”致使体内虚火又有阴津损伤者食用。以百合炖鸭,醇香清润,可补肺益气、养阴润燥,非常适宜处暑季节食用。

2.五谷丰登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各种谷物纷纷熟落,现在的餐桌上挺时髦的就是吃杂粮谷物。一笼五谷丰登,不但颜色艳丽,更是营养丰富,你所需的营养都可以吃得到。

3.莲子银耳粥

银耳富含蛋白质及糖类,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有润肺生津、强心健脑、止咳等功效,莲子具有安心养神、明目等功效。银耳中富含天然胶质,和莲子一同食用,具有滋阴、润燥、清热的功效,长期饮用莲子银耳粥,能够滋润皮肤,美容养颜,润肠通便。莲子银耳粥还有改善心肺功能,安神、抗癌等功效,是老少皆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qiguankz.com/zqgkzks/20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