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个得力帮手,他们的康复训练有保障
瘫痪、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硬化...... 面对四肢的这些问题, 一项康复利器为患者带来福音, 那就是上下肢被动训练仪, 医院的几十种康复设备器材之一, 很多患者通过这个设备恢复了四肢功能。 上下肢主被动训练仪通过电机带动患者四肢进行主被动训练,通过正确的运动模式刺激肌肉运动,刺激神经组织,改善患肢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关节活动度,促进四肢功能的恢复。 适应范围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卒中、颅脑损伤、儿童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性瘫痪)、脊髓炎症或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 运动器官疾病:包括四肢骨折或脱位、脊柱骨折、关节手术后、颈肩腰腿痛、关节炎、骨质疏松等; 内脏器官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 代谢障碍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 设备特点 四大训练模式 主被动训练主被动模式是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可实时监测反馈保护系统自动识别患者的肌力状态,并自动切换主动运动及被动运动训练模式。 主动运动训练模式主要应用于康复阶段中的后期和恢复期,当人体经历了前期的康复训练后,肌肉有了一定的力量,可以抵抗部分肌张力,此时应利用人体主动运动,来达到进一步提高肌肉力量的训练,来提高伤残患者对肌肉运动的控制能力。 被动运动训练模式主要应用于康复训练的初期,此时肌肉处于无力,或者微弱的肌力,需要通过康复器的被动运动辅助伤残患者的肢体在康复器上运动。 在训练过程中肢体反复屈伸,改善了肢体血液循环,增强本体感觉,刺激屈伸反射,放松痉挛肌肉,也有助于防止或消除肢体肿胀,防止肌肉萎缩。 助力训练适用于肌力不足的患者,当患者的力量不能够做一个完整的踩踏循环运动时,可以通过机械助力患者完成踩踏循环。 此模式不仅能帮助发现患者肌肉的剩余力量,并且可以通过经常训练来加强肌肉的剩余力量,激发患者的潜力,增强患者的信心,使他们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对称训练患者在使用该模式训练时,训练界面显示左右侧下肢的用力情况,从而对健侧和患侧的运动情况有明确的对比,实现左右侧肌力可视化训练,引导双侧肌力平衡,增强协调性。 等速训练该模式为恒定速度训练,设备以恒定速度转动,根据患者力量情况实时调整与之对等的阻力或是被动转动,实现让患者增强两侧肢体协调性。 选择训练方向训练过程中可以随时改变运动方向(向前或向后),也可以设定痉挛自动改变向前、向后方向。 训练分析和事后分析训练期间和训练结束后,都会显示运动里程、运动时间、左右侧下肢力量比例及痉挛频率。医生可以通过这些数据了解患者的状况,并调整训练方案。 治疗作用 o改善关节灵活性,肌肉强度和保持身体行动能力。 o智能探测痉挛,减少痉挛发生。 o预防骨质疏松,降低疼痛症状的发生 o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预防血栓的形成 o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促进排尿,减少浮肿,增强心肺循环功能。 o通过刺激肌肉运动,达到刺激神经的目的。 o增强康复患者信心,加强肌肉剩余力量。 因以上特性,上下肢主被动训练仪适用于中风患者康复各个阶段。 早期:早期进行被动训练,可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 恢复期:主动训练+被动训练相结合,可增强患肢肌力,增强心肺功能。 痉挛期(肌张力高):低速运动可缓解痉挛。 上下肢被动训练仪带电机助力系统,这个功能很重要,很多患者的肌肉力量不足以支撑他们进行站立、行走、抬腿等简单运动,因而被认为已完全丧失肌肉力量。 在启用这个功能后,电机阻力降为0,患者用极微小的力量就可以踩动踏板,当患者的力量不能够做一个完整的踩踏循环运动时,发动机可以协助患者完成踩踏循环。 此功能不仅能帮助发现患者肌肉的剩余力量,并且可以通过经常训练来加强肌肉的剩余力量,激发患者的潜力,增强患者的信心,使他们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编辑Rainbow。)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医院王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qiguankz.com/zqgkzks/19747.html
- 上一篇文章: 权威发布毒品基础知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